在时光褶皱里生长—写在中国三年抗疫历程之后

admin 阅读:96 2025-09-21 01:48:01 评论:0

暮色漫过黄浦江畔的高楼,外滩灯光依旧如往常般次第亮起,陆家嘴的金融精英夹着公文包走向地铁站,弄堂口的阿婆正把刚蒸好的南翔小笼装进保温箱,幼儿园门前传来孩子们追逐打闹的笑声……这些再寻常不过的生活场景,曾在2019年末至2022年的三年间,像被按下暂停键的老电影胶片,在模糊与清晰间反复切换,当我们终于穿过这段布满荆棘的时光隧道,回望来路,那些刻在民族记忆深处的痕迹,早已化作滋养文明成长的特殊养分。

2019年冬天的武汉,本应飘着热干面的香气和归乡人脚步的匆忙,可突如其来的不明肺炎病例,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,荡开了层层涟漪,最初人们以为这只是普通的季节性流感,直到病毒基因测序结果揭晓——一种全新的冠状病毒正在人际间悄然传播,金银潭医院的走廊里,张定宇院长拖着渐冻症的双腿来回奔忙;社区网格员挨家挨户登记体温,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数字;口罩生产线24小时运转,白色防护物资像雪花般涌向最需要的地方,那时的中国,像一位临危受命的舵手,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,用最短的时间构建起联防联控的网络,从城市到乡村,从机场车站到田间地头,每个人都成为了疫情防控链条上的一环。

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,改变了我们对“日常”的认知,封控区的阳台上,有人支起画架描绘窗外的风景,有人在方寸之间跳起健身操;隔离病房里,医护人员穿着厚重防护服写下加油标语,患者们隔着玻璃窗比出胜利手势,当线下教学被迫中断,千万名教师化身主播走进云端课堂;当跨国供应链受阻,中国企业创造性地开辟中欧班列新通道,我们在困境中学会了变通,在危机里孕育着转机,菜市场的摊主开始提供线上配送服务,老字号餐馆推出预制菜套餐,传统行业与数字经济加速融合,就像竹子在风雨中扎根更深,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。

疫苗研发实验室彻夜通明的灯光下,科学家们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,灭活疫苗、腺病毒载体疫苗、重组蛋白疫苗相继问世,构筑起群体免疫屏障,核酸检测点的帐篷前排起长龙,但没有人抱怨等待的时间过长——大家都知道,这是守护健康的必经之路,社区工作者背着喷雾器消杀公共区域的身影,志愿者骑着电动车穿梭于大街小巷运送物资的画面,成为那个特殊时期的温暖注脚,我们见证了人类对抗疾病的智慧与勇气,也感受到了守望相助的力量。

随着防控政策的动态调整优化,生活逐渐回归正轨的过程充满希望的色彩,景区重新迎来熙熙攘攘的游客,电影院里再次响起欢声笑语,校园操场上回荡着青春奔跑的脚步,那些曾被按下暂停键的梦想重新开始发芽:创业者带着改良后的商业模式重返市场,艺术家将抗疫经历融入创作灵感,科研团队继续攻关疑难病症,人们更加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机会,学会在不确定中保持内心的笃定。

三年时光,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,却足以让一个民族经历淬炼与升华,我们告别了对未知的恐惧,收获了应对风险的能力;放下了单打独斗的习惯,懂得了团结协作的价值;抛却了浮华虚荣的追求,回归到生命本真的思考,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复兴路上,我们分明看见,这个国家正在以更成熟的姿态走向未来,那些曾经的艰难困苦,都化作了前行路上的垫脚石;那些共同度过的日日夜夜,已凝结成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。

此刻站在新的起点回望,那三年不是一段需要刻意遗忘的历史,而是值得永远铭记的成长课,它教会我们在顺境中保持清醒,在逆境中坚守信念;让我们明白健康是最大的财富,平凡的日子最珍贵;更使我们深刻认识到,唯有携手同行,才能穿越风雨抵达晴空,未来的路或许仍有挑战,但经历过这场全民战“疫”洗礼的中国,必将带着这份特殊的历练,向着民族复兴的目标稳步迈进,而每一个亲历者都将记得:始于2019终于2022的三年疫情,不仅是时间的刻度,更是

本文 红茂网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://m.hk858.cn/posta/10736.html

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。
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